孩子自卑与家长的教育

孩子自卑与家长的教育(孩子自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要让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而自卑的人是消极的,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无法在学业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甚至不能与自己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融入学习和工作的圈子,而且会有一颗玻璃心,身边的人说话、做事,他都会认为在针对自己。

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缘,很多家庭也在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却没有把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有很多孩子长大后还是会变得自卑。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希望他们能够拥有阳光灿烂的人生。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调研,发现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孩子们长大后的悲剧往往是从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如果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对孩子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无异于是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成败,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斯坦福大学教授总结的几种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定要赶紧改掉,千万不要因为疏忽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01

喜欢数落孩子

很多家长乐于攀比,回到家就喜欢数落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邻居家孩子比你强多了。”

“学习这么差,还好意思玩!”

这是很多家长都喜欢的口头禅,殊不知,我们一句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数落却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从而不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如别人。

02

过度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凡事过犹不及,很多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或者不给孩子零花钱,不给孩子买东西等等。

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心中产生“自卑”的心态,觉得自己很穷,不敢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聊天,因为父母灌输的“贫穷思想”,不自觉在心中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影响正常的社交关系。

03

使用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这样伴随着家庭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或者让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因为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他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04

父母都很强势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强势,这也体现在对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上,不准孩子做这,不准孩子做那。

如果孩子一旦做错了,就会招来非常严厉的惩罚,从不与孩子沟通,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之下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对于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父母长足的陪伴,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这一点,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迫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如果家长们肯细心和他们多沟通,就会发现不少让你感动的事,糟糕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大人复杂的内心。

 

那么,自信的孩子一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呢?

01

父母优质的陪伴

没有自己父母的陪伴,而是被身边亲人带大的孩子,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到万不得已,是错过不得的。

林郑月娥–香港首位女特首,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一个政治女强人。谁能说她的工作不忙?

可是她同样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的两个儿子双双考入了剑桥大学。

她曾在在专访中说过:“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在她心中事业固然重要,可是对于孩子的陪伴也是容不得半分的疏忽,当孩子考到英国时,她便向上头申请调到伦敦工作,一家人都在伦敦生活,更好地照顾到孩子。

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都是强大且优秀的!

02

父母给与的认可

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座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13岁少年张潇艺跳楼自杀,留下一纸遗书:

“我是个垃圾,真正的垃圾,什么都干不好的垃圾”。

话语中满是挫败感,他是以一种深深的自责和自弃,来向父母告别的。

李玫瑾认为:

“我们应该学会一种大度的教育,有时候孩子学习上失败了,已经特别沮丧了,我们就不应该再打击他的自尊,应该要勇于找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去肯定他,鼓励他。”

是啊,盲目地嘲讽、批评、贴标签只会让孩子看低自己的能力,消耗内在能量,甚至还会产生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感觉。

为人父母不该吝啬给予孩子鼓励教育,当孩子得到父母充分的关注与赞赏,他才能成长为充满阳光自信的孩子。

知名主持人杨迪,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一次,小S故意质问杨迪在主持界的地位。

杨迪嬉笑之间回答:“不可或缺”。

他还自信地表示“主持界少了我,就会失掉一些快乐”。

其实,杨迪的这份自信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经常受打击,自己上电视的时候老被人说不好看。

那他为什么又拥有这份自信呢?

杨迪在另一档节目中的轰动一跪,揭露了谜底:

“我不管干什么,我妈都说好,他们从来没说过一句不是。

从来都是不断地鼓励我,肯定我,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

正是杨迪父母的鼓励和赞赏,给予外貌并不出众的杨迪储蓄了满满的自信,才支撑他从默默无名的小角色变成如今大众喜闻乐见、国民度超高的搞笑艺人、主持人。

父母的鼓励给予孩子无穷的精神力量,锻造孩子强大的内心。

就犹如铠甲一般,保护着孩子不受外界影响,站在自己的舞台中央闪闪发光。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在制造无限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信任和鼓励,才是督促孩子不断实现自我梦想的动力。

03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尊重,意味着将孩子当作一个个体,不要居高临下地去批评孩子,否定孩子。我们也可以听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的黄磊女儿多多,大家都不陌生。

8岁的多多在节目中全程都是大姐姐的角色,照顾着弟弟妹妹们,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好评。

而如今不满12岁的多多,不仅乖巧懂事,还多才多艺,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为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中“小女孩”一角配音,真的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虽说明星自带光环,可黄磊背后的付出,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

黄磊的教育理念中,尊重排第一位。

在节目中,黄磊大多数把多多的事情交给她自己解决,而不是把她当作一个小孩,这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尊重。

正是因为这份尊重,多多才能成为节目里最有责任心,最自信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将来社会能带给他的更多,他将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而他们的自信,在童年已经决定了八分,还没达到以上几点的家庭,何不为了孩子再努力拼一把呢?

04

给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家庭

《自驱型成长》中有一段话告诉我们,孩子的大部分信心都是源自独立:

“这份‘自己说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动进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因为自己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

真正自信的孩子,一定是拥有着自主选择权的孩子。

将3个孩子都送入顶尖名校“斯坦福大学”的陈美玲妈妈,就特别懂得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策。

大儿子在美国选高中的时候,妈妈也很希望他能选一所不错的学校,但儿子只选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因为该校会给新生配一匹马。

陈美玲尊重孩子的选择,儿子也身体力行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成绩优秀和活得开心自信,是可以两者兼得的。

而如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小到每天吃啥、穿啥、用啥,大到培养什么爱好,选择什么专业,甚至连能不能接受朋友的邀约都要严格掌控。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连要找什么的对象,都得依照父母的标准来执行,自己完全没有做决定的空间。

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主意识被抑制,自信心受到打击,缺乏责任感,凡事依赖他人,只会养成讨好型人格。

控制孩子,事事替孩子操办真的很容易,但也是最无用、最有毒的教育。

敢于放手,才是切实地考验父母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判断。

爱到深处,无言最真。

懂得放手的父母,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千倍的深情,更多万倍的努力,自然也值得收获更为自信、更优秀独立的孩子。

05

最后

教育学家张文质曾经在《奶蜜盐》中提及:“每个孩子的一生,都需要‘奶、蜜、盐’这三种营养。

奶:以母爱为核心的“奶”,父母充分的爱,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永远不会缺乏安全感;

蜜: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蜜”,让孩子永远肯定自我的价值,奠定一生的自信;

盐:帮助孩子在锤炼中成长的“盐”,勇于放手让孩子去决策,去承担,去把控自我的生命节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但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全倚仗于父母如何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中,“奶、蜜、盐”缺一不可,是年幼时的亲密无间,亦是长大后的得体退出。

父母要多给孩子添加一些鼓励,减少一些打击,赋予足够的爱,以欣赏的眼光支持孩子奋进,孩子便能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更潇洒自信。

因为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3日 下午2:20
下一篇 2023年2月23日 下午4:11

相关推荐

  • 孩子自己不上学违法么

    孩子不上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但是并不一定违法。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不上学可能是合法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孩子不上学可能是违法的。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不上学可能…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8月8日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倡议书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

    高中孩子心理 2023年11月16日
  • 观孩子成绩有感

    观孩子成绩有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升级。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成绩的关注也越来越重。然而,观孩子成绩也会引发许多问题和思考。…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4月20日
  • 假如学生可以不上学

    假如学生可以不上学 上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如果学生可以不上学呢?这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来想象一下。 首先,学生可以不再按照…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4月24日
  • 孩子焦虑不想住校怎么办

    孩子焦虑不想住校怎么办? 随着城市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住校,以便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减少家庭的压力。然而,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住校可能会带…

    高中孩子心理 2023年11月16日
  • 孩子现在高三了不上学怎么办

    如果孩子现在高三了不上学,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你可能会感到非常担心和困惑。高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孩子没有努力学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未来规划和前途。因此,如果孩子不上学,我们应…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8月4日
  • 考试成绩差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考试成绩差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孩子考试成绩差,作为家长,往往会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说一些失望、责备和批评的话,例如:“你这么聪明,为什么考试成绩这么差?”“你真是太懒…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5月25日
  • 孩子焦虑要告诉老师吗

    孩子焦虑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大。然而,孩子们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焦虑情况,并采取适…

    高中孩子心理 2023年11月16日
  • 初中孩子一下成绩成倒数了

    初中孩子一下成绩成倒数了 初中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孩子向成年世界过渡的时期。然而,在这个阶段,许多初中孩子的成绩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8月27日
  • 孩子想玩玩具不上学

    孩子想玩玩具不上学 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力,他们喜欢探索世界,发现新的事物。然而,有时候,孩子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想上学,这可能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

    高中孩子心理 2024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