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绩逆袭的可能大吗(高中刚开始成绩差会逆袭吗)
在“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大趋势导向下,对不少家长来说,只要孩子能考上高中,就会心满意足,乐得合不拢嘴。
如何逆袭高考,这是每一个高中孩子与父母都在思考的问题,成绩差的孩子想逆袭本科,成绩好的孩子想逆袭985-211大学,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十几年来,帮助众多的孩子完成袭高考。
但对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家长,心态却截然不同。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冲进985、211大学,更有甚者直接把清华、北大定为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
孩子进入高中,无比紧张、焦虑反倒是父母本尊。他们经历过高考,心里明镜儿似的,很清楚高中三年对高考有多么重要,对孩子人生有多重要。
随着第一次单科小测试、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期中考试,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与中考成绩相比,几乎全线崩溃,家长一次比一次更不淡定。
就拿数学这一门功课来说吧,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120分的试卷按照正常难度,考生一般都能上110分,甚至有人考满分。
但到了高一,什么样的情况呢?150分的试卷,大部分考生的成绩在80~90之间徘徊。
每天学习那么努力的孩子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每周(甚至隔的时间更久)见一面的父母,看到这样的成绩,他们本能反应就是孩子到了高中,心思根本没用在学习上。
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就要提高警惕及时醒悟了,很有可能错怪了孩子。
高中第一年,是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节点,如果死盯着考试成绩和排名,对很多孩子来说,估计就是高考拉垮的开始。
家长必须及时调整自己,衡量孩子是否优秀,不能单看这两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应该抛开这两点,把眼光放长远,着重关注以下3点:
适应能力
从初中到高中,表面上看只是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实际上,初中和高中之间隔着一道鸿沟,很多学生很难跨越过去。我们不妨从三方面来分析
新环境
同样是知识的殿堂,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读初中时,同窗好友通常是小学同学直升上去的,还有认识的街坊邻居,大家都知根知底。
而读高中就完全不同,认识熟悉的面孔并不多,来自全市各所学校的新同学,需要一段时间相处、磨合。
还有全新的老师、全校的校园规章制度、全新的知识系统和结构等,都需要新高中生去了解、适应。
新知识
但凡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很清楚,初中知识结构与高中的相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即便上课没有听懂,课后下点功夫,考试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更为主要的是前后知识点的衔接性不强,关联性不大。
而高中的知识点,不要说单科前后衔接,就连跨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一通全通,一旦哪个关键点卡壳,很有可能陷入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中。
新压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才刚刚开始,同时学好9门学科,谈何容易?
在初中阶段的佼佼者们,一路顺风顺水冲进高中,那些自我认知有偏差、逆商较差的同学,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学习,容易在成绩面前“崩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高一阶段,适应能力远比考试成绩和排名重要得多。挺过这段难熬的阶段,只要基础扎实,到了高三备考阶段,还有逆袭的机会。
如果一味地只看成绩和排名,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积极性严重受挫,就会渐渐地产生厌学心理,从而进入自我怀疑的牛角尖里越陷越深。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生中核心竞争力,不仅影响高考,更加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以及人生。
刚进入高中,就要同时学习九门学科,每科都能学好并考试得高分的,那不是学神绝对是学霸。
做为普通智商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在学科上有所倾斜,总分排名靠前一些靠后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学习能力。
我们撇开别的学科不看,只看高考比分最高的语文、数学、英语,如果这三门学科成绩不错,到选科后之后,考试成绩肯定会冲到前面去。
因此,家长不要只盯着总分和排名,要客观地分析判断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受挫能力
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不仅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生活压力也滚滚而来。
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了,对未来生活更加不确定,随之而来的焦虑有增无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高中生能有一片清朗的天,那是不可能的!
学习压力、高考压力、家长施加压力,到了高中生这里,谁的受挫能力越强,越能坚强地挺过去。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中途跑得快或者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享受其过程,笑着跑到终点。
现实生活中,出现不少跑赢高考,却因为受挫能力不强,在大学、读研、读博,甚至工作中承受不了压力而崩溃的。
高中三年,高一打基础,高二重转折,高三大飞飞跃。不管这话有没有道理,但高一只看考试分数和排名,确实不利于高中生更好地学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立足长远,把握大局,培养核心竞争力,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