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就是死记硬背(学文科是靠死记硬背吗)
夏启洋,2020年武汉一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了658分的好成绩,其中语文125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52分。
如何逆袭高考,这是每一个高中孩子与父母都在思考的问题,成绩差的孩子想逆袭本科,成绩好的孩子想逆袭985-211大学,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十几年来,帮助众多的孩子完成袭高考。
其实,高二刚进文科班时,夏启洋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属于班上中等水平。
据班主任沈秋玲老师介绍,在夏启洋当上班长后,本以为会因为班上大小的琐事影响学习成绩,然而真实情况却出乎意料:
当上了一班之长,夏启扬在管理班级上变得越来越有责任心;同时,在学习方面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随着成绩的上升,学习的自信增强,动力也就更足了。
在高考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回想两年前走进文科班的那一刻,是夏启洋怎么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那么,对于这两年学习成绩的逆袭,夏启洋究竟有什么秘籍呢?
一、拒绝”死记硬背”,学会”思维”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文科生的学习成绩是”背出来”的,以致于出现了”背多分”的调侃之词;
然而,随着高考不断改革和发展,文科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考卷上再也没有和原文一模一样的题目,而是一大段的材料分析题、论述题……这也强调了”背多分”的时代已经过去,考试难度也在加大。
对于文科的学习,夏启洋强调,知识点的记忆是一定的,只是自己从不会”死记硬背”,而是用”思维”来学习。
1、向老师请教问题,思维”交织”
沈秋玲说,班上最爱问问题的同学就是夏启洋,基本一下课,他就会找老师请教问题。”看到他的高考成绩,我们所有老师一点也不意外。”
每一天,每一科目,都有夏启洋要问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自己有疑惑,琢磨不透的小问题,向老师请教的过程里,自己和老师的思维会有一个交织的过程,逐渐把自己的思维向正确方向转变。
带着这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干劲儿,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学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就能迎刃而解了。
2、给同学讲题,思维”整合”
夏启洋还强调,检测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知识点讲清楚。换句话说,你在讲述一个知识点时,别人能听懂你在表达什么东西,就说明你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所以,夏启洋对于向自己请教问题的同学总是充满热情的,因为他觉得这是将自己思维”整合”的机会。在给同学讲题之前,需要快速在脑海里回忆做题的思路、步骤,以及解题的关键,还要考虑怎样讲述才能让同学更好理解,觉得问题没有那么难……
实质上,自己在讲述题目过程中,思维再次”整合”,等下次遇到该类题型时,思维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3、适当深究知识点,思维”提升”
夏启洋之所以会选择文科,这与他对文史的热爱有很大关系。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他不仅仅要求自己掌握书本上以及高考考纲的要求,而是在网上、史学书籍上寻找相关解析,以及相关资料,甚至还会到大学课本上寻找答案……
对知识点的深究或许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是回报也是期许可见的,每到政治或历史的论述题时,夏启洋好几次都拿了满分,足以体现深究知识点所带来的思维”提升”的重要性。
二、争做时间”管理者”
班主任担心说:夏启洋是班长,在管理班级多少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不知对学习成绩是否会有影响?
然而,事实证明沈秋玲老师多虑了。
学习和工作,夏启洋均能胜任。
1、认清自己,强弱科目时间侧重不同
一开始,夏启洋就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偏科”的现象,只是那时候不是很严重,以为调整一下学习方法就好了;
直到高二,他明白不能再拖了:数学成绩一直是年级的佼佼者,却因为语文和英语,成绩排名往后推了许多。
学得越好的科目,更愿意多花时间,夏启洋决定从时间分配管理方面入手。每天多早起一会儿,多背几个单词,记些高级句型;看电视的时间用来看语文高分作文,研究这类作文的写作亮点;数学可以隔天学习,语文和英语则要每天跟进。
到了高三,夏启洋学习成绩”短板效应”不再明显,排名稳居年级前三。
2、劳逸结合,适当放松
既要忙着学习,又要管理班级,夏启洋每天会不会过得很压抑呢?
当然不会!
夏启洋除了学习,平时还特别热爱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羽毛球。高三的体育课,一般的学生都会用来复习,他却会选择去操场打篮球、跑步;他的家离学校有1公里的路,每次都坚持步行或小跑上学……
累了,需要休息;休息好了,则要继续战斗。
“三点一线”的高三生活确实很枯燥,但坚持过后,幸运也总会如约而至!
最后,总结学霸夏启洋的学习秘籍:
第一,拒绝”死记硬背”,学会”思维”。向老师请教问题,思维”交织”;给同学讲题,思维”整合”;适当深究知识点,思维”提升”;
第二,争做时间”管理者”。认清自己,强弱科目时间侧重不同;劳逸结合,学会放松。
更多学霸高分好文,欢迎关注后,免费阅读更多:
状元张楚衣:不熬夜,不补习,高考前过清北初审,学习秘诀在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