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阶段(发展心理学家对青春期的定义是)
发展心理学第5节 青春期心理发展 第4单元社会性发展-3 青春期道德的发展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初中是一个人伦理道德形成的时期,高中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于道德来讲,是更加抽象、更加概括化的理论体系,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有具体性。
一、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特征
(一)一旦看到“自律、自觉”,脑子里就立马反映出“内化”。
(二)六大特征
1. 能独立、自觉的按照道德准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①什么是伦理?
②马老师强调:如果你所遵循的道德违背自然规律,它只考虑人文特点,只考虑文化,不考虑自然,那你所遵循的道德就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本身是从自然当中衍生出来的,是从自然当中过渡出来的。
③举例阐述:平均主义和等级制度是否道德?佛教和佛法为什么是两回事?
④道德的道德、不道德的道德,两者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⑤很多心理疾病是被不道德的道德逼出来的。
2. 道德信念和理想在中学生的道德动机中占据重要地位
①为什么中学生的道德信念和理想在他的道德动机中这么重要呢?
②为什么中学生会感觉到挫败感?
3. 中学生道德心理中自我意识的明显化
①反省性和监控性从青少年开始变得越明显
②自我调节道德心理的过程比较漫长,什么时候能够巩固下来?
4. 中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①人的认知、人的情绪、人的意志和人的习惯,实际上是一个循环
②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夫妻之间,要停止说教,为什么?
5. 中学生道德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致的
①举例讲解:“我奉行的人生观是真善美”
②一个人的道德准则和人生观产生冲突了怎么办?
马老师传递价值观:
第一,对于生活,尤其是过去的生活,别持否定态度
第二,别天天以对错去看待生活, 而是以合适不合适去看待生活
6. 中学生道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①中学生道德结构组织形式完善化的三大表现
②通过《士兵突击》许三多在草原五班的例子详解表现二
二、从实际的、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青少年道德发展有什么特点?
(一)少年道德发展的动荡性
①动荡性具体的五大表现
马老师提醒:不要觉得这个孩子表现的是个坏孩子,就放弃他,他的品德发展是可逆的,这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放弃。家长老师不要给孩子轻易贴上不良的标签,你要积极的去教育他,主动的去教育他,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他是可以变好的。
⑥动荡性的原因
马老师警醒:老师,特别是初二的老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方面,要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之所以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专门有一个节日,是因为你的职责责任不同凡响,这是职责。
(二)青年道德趋向成熟
①成熟的指标有两个
②成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渐成熟的
(三)他们有关键期和成熟期
①研究表明,初二是中学阶段道德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阶段
②如何帮助孩子孩子建立道德观?
马老师传递方法:我们的家长、老师在帮助孩子建立道德观的时候,一,一定要有耐心,教育是必须得有耐心的,没有耐心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第二,给一个孩子传达价值观的时候,别讲空话,而是要从具体的事情当中去充分的讲解,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具体例子的好处有什么?
马老师总结: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价值观的确定、道德的稳定和成熟,它们是一体的,是一回事,虽然分开讲,但实际上它是综合的。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青少年就完成了社会化,一个新的角色进入了社会,成为社会真正的一员,为成为成年人做出充分的准备,这就是青少年自我意识、价值观,还有道德发展的一个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