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学学美术(美术生的思维)
● 刚参观完画室,学费太高了,很犹豫要不要去学下去….
高中孩子教育进入了关键时期,都有一句话说青春期对上更年期,当父母的如何教育高中孩子呢?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家长如何应初中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
● 留在当地跟着老师学,能省下好几万,心里很纠结要不要出去学?
● 很担心最后没考出来,这么多的钱打了水漂,很焦虑…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艺考咨询的一个高峰,所问的问题当中,十有八九是上面是一种。
我把上述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称之为艺术生的穷人思维。
关于穷人思维,17年前的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山东的考生,我老乡,我们暂且叫他小B,我们约定好清华美院校考结束后来个电话。关于备考,我给了他很多备考清美的建议,稿子也是手把手地过,给相关的老师看了作品之后,也觉得挺有希望的。
我对他充满了信心。
结果还是在考试的时间,上午电话就打来了。小B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原来为了省一两百的住宿费,他住在了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因为不了解北京早高峰情况,楞是给堵在了半路上,没摸到考场的大门。
在最后关头,为了省两百块,丢掉了奋斗了那么多年,一年只有一次的招生机会。
这个账,算得真是太值了。
什么是艺术生的穷人思维?上面的这个例子就是穷人思维的终极表现。没有大局观,捡芝麻丢西瓜。除此之外, 我们先来看一下穷人思维还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症状一:过度追求确定性
听爸妈的话,好好读书,不乱花钱,努力考好大学,努力找好工作,努力去大公司做高级打工者,努力买房….这些都可以归类到走老路,追求确定性。
你选画室,看了很多家,迟迟不敢做决定,本质上就是在追求确定性,怕选择失败。
所以,你去画室参观的时候,最打动你的不是环境、成绩,一定是老师说的这句:来我们画室学习,你肯定能上个美院。如果画室招生老师再口灿莲花些,多半你就信了。
为什么你会对这类的话毫无抵抗力?因为你太想要一个确定的结果了,你深知父母的钱来得不容易,所以你怕失败,所以你会比来比去,比的不是别的,就是确定性,看哪家的确定性更高。
如果某家机构敢跟你签对赌协议,考不上就退款,估计你一拍脑门钱就转过去了。你就没想过钱一旦交出去,你还能做到了主吗?最后的对赌退款就一定能确定吗?
简直可笑。
症状二: 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更加长远的大利。
瞻前顾后,留守当地,不敢选择更好但贵的画室,没错,说的就是现在的你。
很多打算走校考的人,是被外出求学的费用吓到,所以退而求其次,自己扼杀了自己升学的途径。这时候考试的初衷已经从如何考到好学校,变成怎样才能更省钱了。
想想,这种潜意识的变化是不是好笑?贵始终是有贵的道理,考学这么严肃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拿一年的时间去验证这个道理,OK?
帮父母省钱没错,但是能不能通过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进而帮家庭赚钱呢?
省钱和赚钱,这大概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最大区别。
我自身的个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整个艺考期间我的花费大概在7-9万的样子,因为考上了不错的学校,通过清华美院的平台,我得到了更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收入上正在变的越来越好。
PS: 切忌对号入座,YY需谨慎。
症状三:不懂得时间的重要性,不懂得给时间加上杠杆。
等待的成本是最贵的成本,我们都知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于高二的同学来说,每天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学美术,自己很苦恼,时间一点点流失,逐渐把自己逼迫在无路可选的死角,只能被动的接受安排。
被动吃苦,主动吃苦。看起来都是在吃苦,但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这里最明显的,莫过于画室里某些每天熬夜画画的学生们,他们迈着既定不变的路子,却奢望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看似每天在努力画画,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事儿,为了熬夜而熬夜,画技得不到根本上的提高。
在集训期间,我们每个人的训练时间都是差不多的,因为加上了“独立思考”这个杠杆,每个人的考学结果才变得不一样了。
相比熬夜上的体力上的困苦,这种思考上的痛苦才是有更高的溢价价值的。
相同时间下的训练,当你比别人有更深的思考维度的时候,你也就有了更多的获胜希望。
我们艺考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陷入这种穷人困境当中,而正是这些不同的人生规划,让每个人拉开了距离。
如果不能区分这里面细微的思维差异,并加以纠正。那么我们的艺术求学之路很难走得顺畅,或许永远都在仰望成功者吧。
不动脑子,是等不出一个美好未来的,并非危言耸听,事实罢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