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初中男孩怎么教育(叛逆的初中男孩怎么办)
身边有个朋友,儿子很优秀。清华本科,然后出国斯坦福,留美工作,可能是当下孩子成功的样板。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每次一起吃饭我们都很诚恳的请她介绍经验。她总是很谦虚的说,其实孩子很淘很让家长操心,宁可他学习差些,但别让家长太操心。大家都认为她是客气,不想让我们这些平庸孩子的家长太失落,所以都调侃她得便宜卖乖。不过我微微察觉到朋友的表情,似乎不只是得意。
我也有个男孩,普通本科毕业,普普通通,工作生活也过得去,但每个父母都想望子成龙,尤其身边有大神,自然也想着取取经,发自内心的。虽然自己的孩子用不上了,还有隔代呢,也许用得着。
有一次在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吃饭的地点离朋友家比较近,顺便去她家里聊会天。我就诚心诚意的向她请教如何教育儿子的问题。也许只有我们两个人,互相还比较信任,气氛也融洽,朋友给我讲了她教育儿子的不容易,让我感觉,孩子的所谓优秀,其实背后绝对离不开家长的巨大付出,尤其是初中阶段。
感觉经过非常典型,略去真实姓名,征得朋友同意,希望对有类似情况的家长,有借鉴意义。
朋友的儿子简称小Z吧。
小Z是个男孩,从智商上讲应该是很聪明的,但小学并不努力,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上课说话,搞小动作,下课跟同学打闹,男孩的毛病一样不少。
朋友说,她和爱人,跟小学每一位班主任都很熟,主要是经常被叫家长,每次都好言好语,替孩子道歉。过年过节也跟老师走动,只是希望老师能给孩子一些关照。好在小学是义务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老师也相对不较真,另外,孩子也比较小,回家跟他谈谈话,也顶两天,换来小Z在学校遵守课堂纪律。
小Z就在边玩边闹中,迎来小学毕业。一个非常普通的男孩,没有各种奖状,没有好的学习排名,也没有竞赛的成绩。
虽然初中是义务教育,但重点高中的升学率,直接牵动着家长的神经,因为考入重点高中,意味着一只脚就跨入了好大学的门槛,反之,进入普通高中,几乎与中国的好大学无缘。
考好高中,比考好大学难多了。首先,初中是义务教育,没有复习生,也就是说只有一次机会,不像高考,今年考的不理想,还可以选择复习,再来一次。另外,初中升高中选择余地很小,一般局限本市、本省,而本市的好高中就几个,跟高考比,选择余地更小。
朋友为了让小Z进入一个高中升学率比较好的初中,找关系帮忙,一年花很多钱进了一个国有民助的升学率高的初中。
然而,用朋友的话说,初中前两年简直成了噩梦。
由于小Z小学成绩很一般,所以入学被分到普通班。班主任是一位很要强的青年女老师,三十几岁,非常希望能做出成绩。初中班主任要想做出成绩,一是好高中的升学率,二是日常班级工作表现优秀。
朋友说,小Z入学摸底考试,超常发挥,数学考的很好,据说在年级很靠前。班主任老师如获至宝,立马任命小Z为班级学习委员,朋友两口子都非常高兴,毕竟小Z小学六年都没有当过班干部。当然,他们也习惯性的拜访了班主任。
高兴了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小Z习惯很差,无论课上课下,都属于纪律比较松散的,所以被学校扣了很多操评分,由于是班干部,扣分加倍,直接影响了班级排名。
班主任开始找小Z谈话,让他改正错误,叫家长,让家长配合,朋友回家自然是站在老师立场上一通说教,然而对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来说,自我约束,改变习惯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班主任的措施逐步升级,私下批评、叫家长、班上公开批评、撤销学习委员职务,感觉跟当下纪检委处理问题官员的手法差不多。
用朋友的话说,这期间只要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心里就紧张,肯定是小Z又在学校犯错误了;小Z在学校也很不快乐,老师批评的孩子,一定会遭到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的孤立和歧视,同学之间矛盾跟多,而小Z又是一个倔强性格,不是选择忍受,而是跟老师斗争。
朋友跟我讲,上班时间只要班主任一打电话,朋友就会在十五分钟赶到学校,就会看到小Z被老师罚站,有时候在大哭,而这时朋友还得选择与气得几乎发疯的班主任先沟通,向班主任道歉解释承诺,等班主任发泄完,才能去安抚几乎哭哑的孩子,一般这个过程至少一到两个小时。最多的一次,一周五天,有四天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平时一周至少一两次,还不包括晚上早上不期而至的电话。
这期间,朋友夫妻跟小Z的亲子关系也很对立,家里充满火药味,也出现过朋友爱人忍不住动手打,小Z离家出走的情况。一个典型的失败的初中生,一个典型失败的家庭。
好在朋友夫妻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很挫败,觉着两个学霸型的家长,怎么会有一个学渣下一代?无论从遗传,还是家庭氛围,似乎都不应该。眼看小Z几乎连继续读完初中都机会渺茫,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按照工程师思维,那就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自己不知道,那就求助专业机构吧。
通过咨询身边的同学关系,托人挂了当时北京专业机构最权威的专家号,然后是填写量表,家长、班主任、小Z。专家与小Z、家长多次单独交流,最后建议修复小Z的社会行为认知和亲子关系。
小Z初一的暑假,朋友请假和小Z一起参加了培训班,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用朋友的话说,这十五天,改变了未来,挽救了小Z,也挽救了朋友。
挑重点的说吧,也是我触动最深刻的。
首先是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只做家长。要从感情上,忠实的站在孩子一边,接受他,认可他,只有接受他认可他,才可能影响他。按照医生的指导,朋友每天回家固定的问孩子几句话,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吗?有什么收获吗?不管孩子说啥,先肯定,我同意你的看法,你的想法是对的,我认为也是这样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小Z有什么事情都和朋友讲,有什么想法都和朋友讲,朋友先认可小Z,然后再逐渐从补充小Z的角度,讲出朋友的看法,这种沟通方式,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朋友也就能够影响小Z了。朋友讲,原来总是对小Z说教,或者直接转述班主任的意见,让小Z对家长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对立。
其次、是帮助建立孩子自信。经过初一与老师的冲突,虽然初二有所改善,但对于小Z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自信心,尤其是在班级里如何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尊重。学习成绩一般,从这方面突破肯定有困难。朋友爱人是计算机工程师,就从计算机入手。当时初中小男孩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小Z也爱玩,但仅仅是玩游戏玩的好,显然不够酷,至少老师不认可。朋友爱人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引导小Z拆机器,给他讲计算机硬件,讲操作系统,以及如何解决计算机故障,也包括破解一些游戏难题,小Z很上瘾。在学校跟同学一显摆,绝对降维打击,毕竟朋友爱人是八十年代第一批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在同龄的家长中凤毛麟角。然后小Z就逐渐有了人缘。同学游戏安装不上找他,计算机出了故障找他,包括家长设置了密码,同学也找他破解。终于小Z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有一次英语老师上课,笔记本电脑突然出现故障,老师就在讲台上问,哪个同学来帮我弄一下?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的喊小Z的名字,小Z神气的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从那以后,班里很多老师电脑出了问题,包括家里电脑出了问题,都找小Z,当然解决不了就给朋友爱人打电话。任课老师的关心和表扬多了起来,同学中也有了几个好朋友,逐渐在学校找到自信。
第三、学习。小Z小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仗着聪明,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中等,越是成绩不理想,越是不想学,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学习兴趣,越是没兴趣,成绩就越差。学校的月考试,月排名,至少不会等小Z。朋友的高级知识分子的优势就起作用了,既然学校里学不好,那就家里学呗,本来初中的课程难度不大,朋友夫妻都是学霸出身,只要孩子愿意学,辅导不是问题。而且朋友着重引导小Z,自主学习,既然欠账太多,按部就班肯定不行,那就另辟蹊径吧。朋友介绍说,初三开化学课,初二暑假发下课本,直接讲重点核心的内容,一周的时间,一本书讲完了,考试技巧,答题技巧,学霸二代。初三一开学,小z的成绩月月提高,最后几个月,班级排名直接把小Z排除了,超过第二名太多。
第四、摈弃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是四平八稳,兼顾所有人,老师有考核任务,学校要不犯错误,所以很多思路,并不利于每个孩子的发展,个性肯定是受到压抑的。像小Z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成绩上来了,学校肯定不会太关注,毕竟一个班六十多个孩子,班主任想个性化教育也有心无力。但具体到家庭,小Z就是朋友的全部,从小养到大,小Z的长处和特点,朋友夫妻最清楚。朋友跟我说了几个理念,我很触动,也跟有类似情况的家长分享。
例如,学校老师一般对学生的教育多是发现缺点,要求孩子改正缺点,这对于小Z这种缺点一大堆的孩子,简直是灾难,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难道这种孩子就没有机会了吗?看看小Z的父母是如何对待的呢?至少对我启发很大。既然小Z缺点比较多,那就集中精力扬长,即发挥长项,暂时忽略避短,也就是改正缺点,这样小Z很快乐,在自己擅长的点上,成绩容易突出,成绩突出,自然得到某些老师的认可和班主任的某些认可,减少了师生之间对立的情绪,建立了自信,其他所谓缺点有的直接被原谅,老师不再提,也就不是缺点,学科成绩的缺点,反而容易改善,毕竟小Z很聪明,初中课程也不是很难。好像突然之间,初三小Z就变成了优秀学生。
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初中生好学生变成坏学生似乎原因很多,标志就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然后老师批评,家长管教,逐渐变好也是有的。一开始老师认为比较差的学生,要想变好,有难度,尤其在初中男生。六十多个学生,老师估计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百分之二十,那是升学率的保障,后面的百分之二十,基本上就是带着,别出其他差错就好了。初中男生还没有成熟,自控能力差,所以家长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但很多时候家长是干着急,或者不得要领,上课外班,请家教,花钱不少,效果一般,孩子在学校不想学习,到课外班照样不愿意学习。还是要从自己孩子的特点出发,针对性的发现问题,特别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方面家长是最重要的,毕竟家长最关心孩子,也最了解孩子,还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跟朋友聊完,我突然感觉到,在孩子小的时候,确实对他了解太少了。虽然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但好像没有跟上他成长的步伐,总是用滞后于他的方式与他交流,而不能走进他的精神生活,了解他的苦恼,给他提出他能接受的建议,并帮他解决他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学校学习,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问题,我好像没有问过他学校的除了成绩之外的事情,学习也是期中期末问问成绩,考得好,给他买些他喜欢的东西,考的不好,说他两句,晚两天给他买他要的东西。亲子关系似乎越来越隔膜,以至于后来几乎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抱着收益良多的感觉,我跟爱人分享了与朋友的聊天内容,但我确实理解了朋友不是客套,至少小Z能考上清华大学,确实不容易,朋友一家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的。我们自己孩子已经工作,肯定是晚了,愿这篇文章,给那些想付出心血却不知道如何付出的朋友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