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这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可能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常常关注的是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工作者指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需要,做父母的要适时加以满足,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形成、人格完善、情绪表达、人际交往。
具体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心理需要:
一是需要被爱与被认可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和有意义的价值感。
二是需要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是需要规则
规则就是界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和界限意识。
四是新的学习经验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也就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适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工作者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认同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
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五是自信的肯定
一个够好的父母必定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同自己一样能够学习和学会各种事情,她坚持要儿子或女儿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有意志力的人。
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
第一不要有“无所谓”的态度。
当有机会让孩子选择并发展作决定的能力时,不要规定选择方向和范围,不要拒绝他们的选择,也不要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给孩子一种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立性,给他们一个采取自立立场做决定的机会。这是锻炼孩子学会自我判断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让孩子学会“自作主张”。
要他们不断地提出为什么,并耐心地给予回答。但父母亲决不是百科全书,这时,你要诚恳地告诉孩子:“妈妈也要去学习,这个问题,我不清楚。”这没有什么不好。决不要不耐烦,更不要训斥或搪塞孩子。父母问孩子许多的为什么,孩子的答案可能有错了的,不要批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回答,去设想。对孩子的“不知道”,想方设法让他们知道。父母要理解,在与孩子的这种互动中,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一种过程,也是塑造孩子自我认可的一种方法。
第三要善于将孩子表示攻击的态度转变为坚守立场的态度。
做为一个母亲应当让孩子学会适当表示他们的愤怒。父母要懂得,愤怒是一种攻击性的表达,这是人的本性,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愤怒等情绪;但这不是鼓励他或她去吵闹,去打架,而是让他们的愤怒情绪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得到宣泄,也就是说父母要接得住孩子的攻击性,并把孩子的攻击性引向健康表达的方向。
父母要懂得,孩子不仅有生理需要,不仅有心理需要,更有优势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需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