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几个心理定律,你会更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定律)
从“原生家庭”重新认识自己(二)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引言:认识这些心理定律后,在婚姻、家庭中,比较能理性地满足自己或别人的内心需求,也更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
〔心理上的两个基本需要〕
没有忧虑是何等美好,只是生活中难免会有忧虑,甚至很多人处在痛苦愁烦之中。
认识一些心理定律,在婚姻、家庭中,比较能理性地满足自己或别人的内心需求,也更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以下我们来了解内心的两个基本需要。
一、 安全感:
人出生后就需要安全的环境,知道下一餐有没有得吃、关爱的人是否在身边,如果这种安全感不能得到满足,将来对爱情、婚姻、子女的关系都会产生问题。
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对不同情境会有不同的诠释,也许是正面的,也许是负面的:从小受伤的人,常把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别人的笑解释成嘲笑或别有居心,却不能想象那可能是一种友善的表示。
二、 身体的抚触:
第二个需要是身体的接触和抚摸;很多临终的病人,即使已失去语言沟通的能力,但被抚摸时,仍有感觉、反应。
所以有句话说:“我们每天有三个拥抱就可以活得很好,再多三个拥抱就会更神采焕发。”但若从前的创伤未愈合,长大后恐怕也很难用拥抱来弥补。
〔心理治疗上的两个要素〕
心理咨询中最有效的两个要素是:镜映与理想化。
父母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面镜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谁,靠着父母对他的反应、评价,从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
而我们总有软弱,爱也不完全,多半喜欢成绩优异的、漂亮的、灵活的、聪明的孩子,更喜欢跟自己长得像或个性相像的孩子,无形中,对待孩子就会有一些差别待遇,对那些被冷落的小孩造成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关爱他们,同时也要好好面对自己的问题。
身上还带着过去伤痕的父母,若不懂得面对自己的问题,会比较不能容忍孩子负面的情绪。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用高压政策,只许孩子有正面的情绪,像乖、听话。
至于负面情绪则会带给我们困扰,像触犯了心中的地雷,不太舒服,于是就压抑孩子不能发怒。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孩子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怒气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话说“生气却不要犯罪”,生气是正常的情绪,重要的是如何以合宜的方法疏导,并且“不要含怒到日落”——不累积怒气——累积久了会变成症状、疾病,导致一般常见的胃痛、偏头痛……
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情绪被压抑,没有表现出来,但其实一直在内心翻腾、搅动,一旦引爆,情况便难以收拾。
另一个要素是理想化:每个人都需要有个比自己更高、更大、更有智慧的力量引导,小孩需要父母关爱他、管教他。有些小孩虽然物质没有匮乏,但父母很忙,无法陪伴他,这些小孩比较无法控制情绪。
很多孩子面临“四二一”现象:一个小孩有四个祖父母、二个父母,这个孩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没有人敢管教他,而且有求必应,变成一个小霸王或小公主,产生许多品行或心理问题。
其中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得到多少爱,除了爱,孩子还需要有外在的规范加以约束。
假如小孩偷钱,没有被抓到、没有人管教,这个小孩心理上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小孩偷钱时被父母逮到了,严严地教训一顿,反而可以帮助他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就像把内在许多的动力放在铁轨上,让火车可以循轨而行,而且冲得很快,也会发展得很好。
所以如何平衡爱与规矩,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犹如老鹰的一对翅膀,要同时具备才能展翅上腾。镜映和理想化就像上帝的两个属性:一是“无条件的爱”,一是“公义”的性格。
前者是幸福,后者是真理。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也需要有公义的法则;才能克制冲动,发展坚韧的品格,完成人生目标。
爱虽重要,却如此难以拿捏,需要我们努力学习。你我都不完全,我们的爱也不完全,我们有责任从自己开始,不要让过去代代相传的问题继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