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真的是心累(教育小孩心累)
高中孩子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学会抽烟喝酒,孩子早恋,纹身,打架等不良行为,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的直播课,有详细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俭与孝善。
大家好,我是碗爸,最近比较忙碌,基本上是全国跑,寻找那些有幸还没被“污染过”的好食物,空了就会静下来思考一些我个人看到的,体会到的…与大家共分享。
今天,我想借用[著名学者刘震云]书中这句话作为开篇:
生活本没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我想,做孩子的教育,同样如此。
对于孩子教育,是不是99%的父母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看不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也许我们道理都懂,但很多时候真的忽视了,我想这也是:每晚听到邻里,大声呵斥孩子学习的嚎叫声、总感觉孩子不听话、不进步的无奈…等原因的所在吧。
想和大家分享和讨论这个话题,也是源于我与孩子共同对付一个“鸟字”的醒悟。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熊孩子在老师课堂后学会写的“鸟”字,你认为“鸟”合格吗?
——当然,不!简直就像一个。
↓↓↓
而且孩子写的笔画完全是乱的,难道老师没教笔画顺序?于是我说:“鸟字不是这样写的,老爸来教你吧。
”于是我开始进入了自己挖的坑!!!!开始了艰难的“辅导教授”过程……
作为一个老爸,我终于体会到,人在这个时候确实是会心梗的!整整1个小时,我终于搞定了这只“鸟”,然后,终于出去透气了,心里暗恨:孩子有这么笨吗?
一会回来,看到孩子还在挑灯写作业,小小的身躯,认真的眼神,再想想刚才凶孩子的样子……这让我不由得反思,是什么把孩子、把我们搞得那么累?
我想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那深深的烙印——一切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然后我们又把它带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吧。
这,让我们忽视了孩子背后的努力,这是让家长和孩子陷入教育苦难中的根源。
下面我想和各位爸妈分享两点,跟大家交流一些想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01
如果我们只注重孩子的成长结果,
那,一切教育都会是一场苦难。
新东方俞敏洪先生说过:
对于孩子来说,分数多高这个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为了他想要达到的那个结果而付出了努力。
不可否认,你我都可能时不时的就用成人惯用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觉得这么简单,为什么孩子做的这么差!
但对于孩子来说,一些的陌生的事物,他都是在胆怯和陌生中一步步的探视,对于幼小的他们,这真的很难,他们真的很努力的,请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孩子真的不像你想象的“如成人般”那样强大。
如果你不能改变思想,那可能只能收获:
1.一教育孩子就觉得痛苦,火气大。
2.心一直很累,失望总伴随着你,当然还有孩子。
3.亲子时光不再那么阳光,或者根本没有阳光。
对于成人工作上的铁律:只说结果,别谈过程,孩子教育,可能过程比结果要重要的太多。
02
一切以结果导向的家庭教育,
可能终会让孩子失去读书的乐趣和兴趣。
在以结果为导向,教育中成长的孩子,可能失去的将比得到的多太多!!
这个小故事可能会帮我们找到答案:
一群孩子总是在一位老人的门前嬉戏打闹、叫声连天,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给每个孩子25美分打发他们,孩子们都很开心。
第二天,孩子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无奈给每个孩子15美分,孩子们拿了钱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孩子很早就来了,无心玩耍,一心只想要钱。可老人告诉他们自己没那么多钱了,只能给5美分,孩子们都很失望的走了。
第四天,老人抱歉地说,我一分钱都没有了,以后不会再给你们钱了。这次,孩子们彻底的失望了,决定不再来玩。
在这个故事里,金钱转移了孩子们玩耍的乐趣,当拿不到想要的奖品时,迷茫的他们早已忘记了当初玩耍的乐趣。
正如我们如果只注重“结果型教育”一样,一次次狭隘的考试和分数或者需要达到你的要求。
如果这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那终将杀死孩子的好奇心,消灭孩子学习的乐趣和兴趣,代替快乐的,将会是每一次的挫败感及对学习的厌倦索然无味感。
这里也有1个真实的故事
“……拜拜了,再见了。
还有给你们(父母)不(再)添乱,
你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
老师不让我考试了,
我活在世上也没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10岁小女孩的遗言,
在离开人世前,她含着泪水录制了一段视频
她自杀的那天,距离期中考试还有3天,
孩子母亲反应是由于压力太大喝农药自杀了!
视频记录下了这痛心的一幕:
多么痛心,一个青春活泼懂事的孩子就这样没了!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何以绝望至此!!!但是这样而生无可恋的孩子不止一个!
让我们看一个研究调查: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就搜集了2013年发生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据此,该蓝皮书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最后在这里,请我们:
1.不要总以成人的标准去规范孩子,其实孩子已经很努力很棒了!
2.不一味以结果为导向,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肯定孩子的付出。
或许当我们意识到孩子背后的努力,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柔和,我们的心态就会变得平缓,这将会让你和孩子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