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需要心理辅导吗(怎样给高中生做心理辅导)
一般学生有一个误解,认为去做心理咨询或者去见心理教师的人都是“精神病”,由于这种错误的认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敢轻易去做心理咨询,更不愿意去看心理医生,害怕别人以为自己精神不正常。我在咨询室里,经常听到外面的男生路过咨询室时候跟同学开玩笑,“你进去看看吧,你不正常”;上课的时候学生也会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看我一眼就知道我想的什么”、“老师,你会算命吗?”……
实际上,主动去找心理老师、主动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大都是正常人。不论是谁,只要觉得自己在心理上、情绪上有了痛苦和烦恼,都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巨大,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也找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我做心理咨询。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学校见心理老师
当你在学业、家庭关系、同学关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困扰时,你就可以找心理老师帮忙了。例如:当某些事情引起你强烈的心理冲突时,自己难以解决时;当跟同学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对你造成重大影响时;当你长期出现失眠、噩梦等睡眠问题时;当你情绪极差、难以自拔,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时;当你对某些事情过度敏感和焦虑的时候;当身体感觉疼痛,但是医院却检查不出来任何问题的时候;当你出现跟平时不一样的感受和行为的时候;当你总是不停的想一些无意义的小事;当你不停的重复做一件事件,例如不停的洗手’、关门、整理物品;当你心理难受没有办法疏解,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当你觉得没人支持,有了自杀想法的时候……
学校一般会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里一般有如下的心理辅导方式。
心理讲座。学校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讲座,普及心理知识,传播一些提高幸福指数的方法。这些讲座又分为家长讲座、教师讲座、学生讲座。家长讲座:有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有问题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开展家长讲座,调整家庭的相处模式,从根本上调整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讲座:学校里不只有学生,还有教师。老师在学校里教授的不单单有知识,更有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事方式,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学生讲座:往往会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诸如情绪调控、学会人际交往、有效时间管理、进行生涯规划等具体方面的心理讲座。
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测评。高中校园里,可以通过黑板板、手抄板、心理角,向学生普及各种心理知识。向学生发放心理普查问卷,建立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档案。
心理课。有的学校是三个年级都开设心理课;有的是只在高一系统开设心理课;有的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找心理老师约课。心理课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的设计,让同学们在具体的活动中有感受,有行动,有改变。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测评、心理课、以及班主任推荐,将具有同类问题的孩子集中进行团体辅导。例如:单亲学生团体、考前焦虑团体、舞动人际边界、镣铐下的舞蹈等等。同质化的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更高的支持度,更好的归属感,我不是特殊的,还有跟我一样的一群人;还可以让学生从同质化团体中跟同本学习一些应对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在同伴的支持下,自我成长、完善人格。
个体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之区别
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况。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学校心理教师是一般只进行一般心理问题辅导和危机干预。心理辅导侧重于预防性问题、教育性问题、发展性问题。
心理咨询,一般是社会上专业的心理一做事完成。可以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和得到控制的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侧重于发展性问题和问题解决。
心理治疗,一般由医院的专业医生完成。主要针对严重心理问题。心理治疗侧重于矫治性、临床性。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只有只剩才有心理疾病诊断的权利。
现实的叹息
处于讳疾忌医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家庭,往往忽视孩子的异常行为,只有当孩子出现厌学、弃学、自伤、自残的时候才引起重视,往往这个时候,只能求助医院,遵医嘱服药甚至住院,远远超过学校心理教师的辅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