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高三,乘风破浪(高考 乘风破浪)
如何逆袭高考,这是每一个高中孩子与父母都在思考的问题,成绩差的孩子想逆袭本科,成绩好的孩子想逆袭985-211大学,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十几年来,帮助众多的孩子完成袭高考。
一、没有高考的年代,我只能读高尔基那样的大学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便遇到了文化大革命,记得我整个中学时期基本上都在劳动,到农村到工厂加上军训,接受工农兵再教育。要砸烂旧的教育体制,数理化课本整合成一本《工农兵知识》。高考制度也废止了。只有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出身不好的人是没希望的。高中毕业后我到了一家工厂当工人,当时我读了大文豪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我对父亲说我要读那样的大学,就是社会大学。我一边向社会学习,向工人阶级学习,学习劳动人民身上的优良品质;一边坚持自学,找到能找到的书来看,我看书看得很杂,还学画画和写诗,不断充实自己,不虚度年华。
二、恢复高考,我如何在10届中学毕业生中杀出重围?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喜讯传来,10届高中毕业生奔走相告。我赶紧找来文革前的中学课本学习,不是复习,而是从头学起,因为我还没读过真正的中学。
那时没有补习班,完全是自学,我也没有请假准备,常在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抽空看书。第一年时间太仓促,我只考了个中专,没去。第二年才考了个大专,已经很不容易了,一方面当时的大学招生数量少,另一方面跟文革前的老高中比起来,我的基础实在太差。工作了五年才读上了大学,比起我的许多同学来说我是幸运的。但与我那些高起点的学生比起来,可以说输在了起跑线上。其实我很反感“输在起跑线”这句话,人生漫漫长路,输赢岂止起跑。
三、低开也能高走,逆袭之路中三个跨越节点
1978年我考上大学,年龄已不小,但人也变得成熟。有人好奇我是如何从一个大专生成长为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我可以告诉大家下面三个逆袭秘籍:
1、生活炼出战斗值爆表
文革期间父母都被下放农村,从中学起我就开始独立生活,后来到工厂当了五年工人,社会底层的生活磨炼了我勇于挑战、不言放弃的意志品质。那时候我最喜欢读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有一句话很励志: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如今不少天资聪颖、条件优越的年轻人为什么会高开低走?说白了就是战斗值不如我们高。
记得在媒体工作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好做?我说我没想过什么好做,只想什么难做,难做就意味竞争小机会大,因此我往往会选择难做的事情。属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种。
2、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我做过工人当过记者,加上喜欢旅行,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行万里路让我见多识广,阅人无数让我善于沟通,而虚心学习和主动出击让我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不少贵人。见识令我有大视野大格局,名师点拨让我能弯道超车。
3、知识结构与良好心态
我起步晚但一直没有停步,我先后读过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和经济管理三个专业,最后在没有读过的新闻传播学中产生化学反应,取得较好的成绩。相比如今不少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我更看重奋斗的过程,相信天道酬劳,水到渠成。正如暨大校友、诗人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你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